花钱买来的陪拍服务靠谱吗科技改变生活的线下体验探究

科技改变生活的线下陪拍服务调查:靠谱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新兴服务也在逐渐崭露头角。近年来,一种名为“陪拍”的线下服务开始流行起来,它结合了摄影技术和人际交往,让人们可以在旅游、社交等场合中拥有专业摄影师伴侣。然而,这样的服务是否可靠,也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深入调查发现,在一些大城市中,特别是年轻人中,“陪拍”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趋势。这些陪拍师不仅能够提供专业的摄影技术,还能帮助游客规划景点路线、介绍当地文化,并且还能修图、妆造等多方面的服务。但同时,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价格透明度不高、“放鸽子”和逃单等纠纷频发。

受访专家认为,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法律规定,当事双方通常通过社交平台或私密聊天软件进行沟通,这种方式缺乏正规性,而且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提高警惕并进行规范。

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福建厦门的黄萍,她曾经花费200多元购买了一位陪拍师的一个下午的服务,并表示感觉还不错。她说:“我本来就喜欢拍照,没有想到对方不仅会拍照,而且还愿意和我一起游景点、聊天玩一下午。”黄萍成为了购买陪拍常客,因为她觉得有时候出门玩,不好意思老叫朋友陪她,花钱买个‘搭子’挺好的。”

除了黄萍之外,还有来自浙江杭州的大三学生兼职女刘畅,她将自己的艺术类专业与兼职结合,用社交账号发布信息接单。“现在主要是使用普通相机、手机等进行陪拍,地点主要在咖啡店、商场等室内场合,也会去一些网红景点帮人拍照。”刘畅说,她甚至会为对方介绍杭州风土人情,推荐美食景点,不少客户后来都成了聊得来的朋友。

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遇到过对应时间地点无故取消约定的情况,有些甚至遭遇了“逃单”。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向洋就曾经因为迟到20分钟被对方拒绝提供服务,即使向洋解释道自己违约,但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鸿飞指出,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订立的形式,无论是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都可成立。因此,当事人双方以口头承诺方式达成陪拍合意,即可成立。但如果一方违约或者履行质量低劣,则另一方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或解除合同。如果定金未支付或者已支付但未完成服务则需重新协商解决争议。

关于如何防范风险,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安全性问题、付款问题以及图片质量问题,谢鸿飞建议消费者应当仔细甄别风险,同时也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以便及时解决争议。此外,对于那些涉嫌欺诈或者违反约定的行为,要加强监管,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使其适应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地面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