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敌之黑科技教父花钱买来的陪拍靠谱吗线下陪拍服务调查

孙天骄,丁一,陈立儿

我本来就喜欢拍照,但没想到对方不仅会拍照,还愿意和我一起游景点、聊天玩一下午。来自福建厦门的黄萍几个月前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条“包妆造修图、陪拍全程”的帖子,花了200多元购买了该陪拍师一个下午的服务,感觉还不错,从此便成了购买陪拍的常客。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陪拍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中逐渐流行,陪拍的价格多为1小时几十元,一些陪拍师不仅能够陪伴,还可以帮忙介绍景点、规划路线,还可以修图、提供妆造等。同时,因摄影技术不符合要求、“放鸽子”“逃单”等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

受访专家认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现在尚未有明确的服务标准,当事双方多通过社交平台或更为私密的聊天软件进行沟通,缺乏正规性,并且存在安全性风险,这需要提高警惕,并进行规范。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社交平台上,不少这样的宣传广告映入眼帘。

记者查阅发现,有些提供付费导览的人统一称自己为“导览师”,有专职和兼职之分,“导览”是他们主打业务,也有的导览师称自己可以为外地游客“规划游览路线”。“8月中旬可约吗”,一些帖子下方已经有网友兴致勃勃地咨询业务。

来自浙江杭州的一名兼职导览学生表示,她将自己的专业与兼职结合,用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信息接单。“现在主要是使用普通相机、手机等进行导览,也会去一些网红景点帮人了解。”

她向记者介绍,对摄影水平可能没有约定那么高,但情感需求更高。她会提前和客户说清楚这些情况。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导览师直接用手机录像,他们对摄影技术确实是不太高,有些用后期处理软件处理,这引得很多消费者吐槽:“技巧不足”,有些甚至直接叫嚷:“根本就是骗局”。

口头协议违约常见

多位专家表示,该现象出现时间较短,没有专门法律规定对该现象作出规制,而且未形成统一行业规范,因此消费者应当仔细甄别风险并维护自身权益。

记者的调查显示,由于当事双方往往只以口头协议进行,无论哪一方违约,都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消费者遇到了被“放鸽子”的问题,有时候甚至连电话都联系不到对方,更何况赔偿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鸿飞指出,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订立形式,可以包括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所以当事人双方以口头承诺方式达成合意,即可成立。这种无名合同其实是一种劳务服务合同,可归类于劳务服务合同范畴。如果某一方违约,则另一方应依据违约行为程度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构成瑕疵履行,则另一方面应继续履行并请求赔偿,如果构成根本违约,则解除合同并索赔损失或返还定金。

完善立法规范行业

谢鸿飞提醒,在享受这种线下的休闲互动时,要警惕可能存在欺诈客户、违约以及其他潜在风险,如性骚扰或安全威胁。这些建议都需要通过强化监管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来解决。此外,他强调消费者的选择应该基于充分的事先考虑,比如筛选良好的评价记录,以及避免与个体接触,而选择那些由知名机构支持的大型团队。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