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厂商的撕破脸现象让人不禁思考在众多配置中哪种电视机配置最为实用这就好比一场无声的较量每家厂
春日电视风云:新老厂商齐聚,人工智能何去何从?
在每年三四月的电视机新品发布季,这一年尤为激烈。面对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仅传统品牌,还有互联网新贵都在打出“人工智能”的旗号。但是,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高科技概念真的能触及我们的生活吗?这个春天,电视行业热闹非凡。3月29日,乐视推出了Unique系列高端产品,而小米、微鲸等互联网电视巨头也相继推出新款。此外,索尼、TCL和长虹等老牌家电企业也不甘落后。
据奥维云网副总裁董敏透露,从2015年到2016年国内电视市场新增了15个品牌,此次热闹程度更胜以往。他指出,这些新的竞争对手让整个行业更加多元化和活跃。
然而,这场竞争无疑变得越来越激烈。例如,一家知名品牌通过官方微博发起了一场预热活动,用“别瞎乐了”、“来搞视了”、“该吃药了”、“这就完了”等海报进行自我宣传,以明确自己的价格优势与同尺寸的乐视电视之间的差距。这一公开挑衅行动首次展现出了行业内竞争者的直接攻击态度。
对于此类情况,乐视致市场营销负责人任冠军表示:“我们已经不屑于回应这种无底线的竞争,只需要把产品做好,让用户自然而然地选择。”
科技自媒体人“万能的大熊”认为,即便如此,“洗牌”的结果已经清晰可见,现在剩下的只是分配剩余资源的问题。“由于乐视目前占据领先地位,没有其他公司能够将其拉下。”他说。
最近,小米公司也加入这一轮发布潮中,以43英寸机型售价2099元吸引消费者。而对于这样的低价策略,“万能的大熊”评论道:“这是低配置与低价格并存的情况。”
董敏解释称,该策略反映了一种新的趋势——面板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品牌不得不推出更经济型产品。此外,有些品牌正在扩大销售渠道和增加产品线,因此也会出现一些较低成本的选项。
最后,对于那些夸张声称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的人工智能技术,本轮新品发布中各大厂商普遍注重其语音交互功能。尽管业界有一部分声音认为人工智能还需进一步完善,但董敏仍坚信它尚处起步阶段,并且需要时间进入用户生活中的真正实用阶段。他指出,要实现无缝的人机交互,以及丰富多样的内容选择,是未来发展方向所需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