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的星空掩埋了毕宿四的光芒科普文章揭秘南方天文与紫金山天文台惊人的联合观测奇迹
【前言】2019年11月14日,当双十一的狂欢还未完全消散,宇宙却在悄无声息地准备了一场大戏——小行星掩星。闽南地区晴朗的天空,为来自“南方天文”团队、厦门大学天文同好会、泉州一中天文社和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提供了绝佳条件。这次联合观测不仅是对专业技术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于业余爱好者参与科研探索的一个典型案例。本篇文章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个过程,了解小行星掩星的神秘魅力。
【怒神掩毕宿】怒后星(Althaea),一颗直径57.3千米的小行星,于1872年4月3日被人类发现。它与温婉女神毕宿四(金牛座γ)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对比。毕宿四是一颗位于金牛座的大恒星,其半径为太阳13.4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辣妹。
【前期准备】为了确保观测顺利,我们提前成立了观测小组,并从紫金山天文台获得了一台价值万元级别的专用相机,这是一款自带GPS天线、全局快门制冷行星相机。在选择观测地点时,我们精心计算,以确保能覆盖整个预报掩食带,并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误差范围。
【大战在即】11月14日下午17:30,一支由南方天文工作室、厦门大学天文同好会、泉州一中天文社和厦漳泉观星爱好者俱乐部成员组成的小队伍出发前往各自指定的地点。在20:35抵达后,只剩90分钟时间来完成所有必要设置和检查。
【观测开始】21:55分,全体设备齐备,开启拍摄模式。此刻距离预计掩食只有5分钟之遥!
【掩星来啦!】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4日22:06左右,小行星终于成功地掩住了毕宿四。当这一刻到来时,每个人的心跳都似乎停止了,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科学现象,更是对自然奥秘的一种敬畏感受。
【后续分析与特别致谢】
虽然整个过程短暂而迅速,但对于我们这些追求科学真理的人来说,这些瞬间充满了巨大的意义。我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在2020年1月份,我们收到了初步成果报告。这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有几个关键人物需要特别致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QHY174GPS相机,以及@秦奇@王唯霄两位记录员,他们为本次活动做出了不可或缺贡献。此外,本次联动项目由袁烨博士组织,由此推动国内爱好者共同参与科普活动,让更多人接触并热爱这项令人着迷的事业。如果你想关注未来的小行星预报,可以访问紫金山 天文学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