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智能仪表新技能解锁助力空巢老人共度时光

在2019年6月,全国电力云计算服务独居老人模块在浙江杭州拱墅区上线。通过老人家中安装的智能电表,不仅能研判独居老人家中用电是否异常,反馈与正常情况的偏离率,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智能化判断老人是否在家等情况,让独居老人获得社区全天候的关注、关爱。

为解决空巢老人的信息采集和用电异常及时告警等问题,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研发了“空巢老人帮扶模块”。该模块精准识别区域内空巔 老 人用户,并将其当前用电数据与日常用电习惯进行实时拟合计算,以第一时间感应异常状态并即时推送消息给社区服务站,为定向社区关怀提供依据,确保24小时不间断保障老人的安全。

12月9日,《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一篇《上海:独居老人水表12小时不走自动预警》的推文,这一举措受到了广泛关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们安装了智能水表,当系统检测到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即可判断有事并向居委预警。此举受到媒体报道和网友赞誉,被称为“0.011立方米的关爱”。

除了智能水表外,该街道还为试点参与者安装了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设备,这些创新措施打破了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多传统模式,将全面辐射所有独立生活的安全监测云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峰期,我国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结构性变化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人口的迅速变迁和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孤寡户增加。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衰退国家战略,将应对这场挑战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根据最新统计数字,我国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将持续增加至2.55亿左右,而高龄群体则可能达到2900万左右。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特殊群体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他们因孤寡而感到遗弃的情绪。

科技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工具,其发展速度让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对于非技术熟练者特别是古代人员来说存在挑战性的问题。然而,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我们正在逐渐实现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机交互设计,使得更多无技术背景的人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尽管如此,对于我们的养育政策而言,我们仍需保持谨慎。在追求现代化手段改善养育环境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温暖与亲情。在未来,无论何种形式的手段被采用,都应当确保它们不会取代人类之间直接交流所产生的情感联系,而是应该成为增强这种联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