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对比中面板周期考验中国显示产业弹性我们是否该来一次总结
在梁新清的看法中,2022年将是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2021年末,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他前一天刚从外地出差回京,次日一早又要飞往厦门参加一个MicroLED为主题的活动。梁新清近期一直忙于调研显示产业链国内本土化配套和上下游合作的情况,这也是协会2021年的工作重点。新的显示技术链条漫长,上下游高度依赖,一环半环受影响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因疫情和供需关系失衡,2021年国内显示产业链持续绷紧。“明年(产业链)情况会好一些。”梁新清预测。
连续13个月的面板涨价周期于2021年年中画上了句号。这轮景气周期之后,中国企业进一步巩固了液晶面板领域的优势,在OLED中小尺寸方面亦有所突破。梁新清认为,是时候“对我国显示产业近20年的发展做一次总结”,实现从拼规模到重质量的发展模式跃迁。
主导产业周期波动,中国企业“不再慌张” 中国地区稳稳守住了全球第一的地位。在他给出的数据中,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7家重点显示器件(面板)企业累计实现营收415.87亿美元,在全球13家重点显示器件(面板)企业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9.2%;累计营业利润65.87亿美元,在全球13家重点显示器件(面板)企业中的贡献率高达52.6%。
伴随着全球展示行业产值、产量均创新高,上一轮景气周期给国内面板厂带来了三个显著结果:2018-2019年度投资和储备的大量新增项目全部释放出了产能;盈利都达到历史最高点;整合进一步加速。此后,由于价格冲高并逐渐回落,有人提出了关于“再次被打回原形”的担忧,但梁新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这种波动考验了中国显示产业的弹性。”
他指出,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不是简单替代品,而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各有其独特之处。在他的看法里,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种技术,而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与创新:“我们需要把自己看家的东西做好,将低成本与提升效果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潜力。”
此外,他强调尽管LCD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且成本较低的技术,但它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并且正通过MiniLED等新技术不断推进创新。而韩国双雄虽然退出液晶产能,但仍未放弃液晶电视市场,其庞大市场需求和大量投资决定了LCD在短期内不会被替代。
最终,他呼吁不要盲目扩张,要促使行业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们不能再把产能规模作为炫耀资本。”首先,要防止无序竞争和投资;其次,要加强上下游合作,以实现更好的协同创新。此举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未来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遏制,把握最新科技趋势做好布局,就能够推动整个世界级别得良性发展——这是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展望所持的一种态度。而这一切,都让人们思考,我们是否该来一次关于这段旅程、这段历程、这些成果,以及这些挑战与机遇上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