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泥瓦木工一次又一次地亲手贴上瓷砖直到眼泪如同瀑布般倾盆而出因为那8000块的白花了如同一场梦魇般悄
一、色差问题
花了7000多块钱的主卫砖完全没有达到心里想要的效果!原来以为会像样板间那样深沉、冷淡、高端、大气,但现在铺上墙后简直不能看。
至于产生这种色差的原因,我跟老公都以为是冷暖光源引起的色差,于是拿着一块小砖特地跑到商家那边比较,然而并没有颜色上的差别。既然砖没问题,铺设之后的实际效果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商家说这款灰色砖它为了保证多样,有几种固定的效果,有点像扎染的感觉,有些砖会故意做一些偏白的区域。很多同一批次的瓷砖,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色差。
我们家恰好是做了拉槽造型那几块刚好白色区域都比较大,所以整体感觉很突兀。还有就是工人的原因,泥工师傅预铺时,把色差大的都放一起去了,导致色差效果明显。
现在解决方案就是找商家换一些不易出现大面积水渍和其他缺陷且质量较好的拉槽式瓷砖,并重新对调位置,这将意味着需要把整个墙面的现有瓷砖全部拆除,再进行重新设计与安装。而这个返工成本,我们必须自行承担。
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家的退货经历让我意识到了购买瓷砖时应该格外谨慎。在选择高品质产品时,可以通过查看品牌信誉、产品评价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来评估。如果遇到任何问题,不妨积极沟通,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二、选购瓷砖常见误区
误区一:规格越大越好
国内消费者往往认为规格更大的瓷片更能展现奢华感。但事实上,大规格除了价格昂贵外,还可能带来搬运和切割困难。此外,在欧洲市场,小规格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而超过600毫米以上的大规格需求量相对较小。
误区二:颜值越高越好
许多人追求的是完美无瑕的一面,而忽视了潜在的问题,比如添加放射性锆类原料以提高釉面的亮度。这并非真正代表高品质,只是在追求短期内即刻看到结果而忽略长远影响。
误区三:厚度决定强度
人们往往认为厚重意味着耐用,但实际上抗裂性的强度才是决定一个陶瓷板最终质量标准。而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趋势正朝向轻薄结实个性化走去。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误解需要指出:
价钱直接关系到品质,即便价格昂贵也不是绝对保证质量之表现;
抛光表面虽然看起来光滑但并不一定防滑;
亚光釉面虽然吸脏但容易清洁;
最后,无论如何,要注意留下适当大小的人工缝隙,以防止因热胀冷缩引发的问题,同时避免使用普通水泥填缝,以免造成龟裂等损害。正确选择填缝剂可以有效维护您的室内装修风采。
总之,在选购陶器时要根据材质和光泽程度综合考虑,并从可靠品牌中挑选,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不会因为贪图低廉而牺牲自身利益。在房天下的指导下,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避免这些常见错误,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未来的坎坷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