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与谷歌的AI芯片大博弈自研半导体革命化商用时代芯片巨头们的地缘政治再次演变
在2019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次展示了其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这一消息迅速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关注。互联网巨头的自研芯片之旅不仅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预示着传统芯片巨头们的地位将面临挑战。
阿里的自研芯片之路始于1999年的淘宝创立,它逐渐扩展至电商、金融、物流和云计算等多个领域。随着业务增长,数据中心也日益庞大,每天新增10亿商品图片的识别任务对GPU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并推出了独立芯片企业“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2018年云栖大会上,阿里首款AI云端推理芯片含光800正式发布。这款产品在ResNet-50测试中性能达到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在实际应用中,可缩短拍立淘商品库每天新增10亿商品图片的识别时间从1小时到5分钟。
与此同时,谷歌同样迈出了自研chip的大步。早在2006年,他们就考虑过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使用,而到了2016年I/O开发者大会才正式发布首代TPU。不过直到2018年2月才开放TPU服务,并且价格相对较高。此外,在同年的I/O大会上推出TPU 3.0,其计算性能提升八倍,可达100PFlops。
虽然谷歌和阿里的AI chip主要用于云端推理,但它们都有潜力成为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不论是为了更低经济成本还是技术领先性,两家公司都将继续投资于自己的硬件设计,这可能会改变他们与现有的英特尔和英伟达等传统芯片供应商之间紧密合作关系,使其转变为竞合关系。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更多深度学习算法来说,不同类型的硬件仍然各有所长。而对于终端设备,如智能音箱或手机,与Intel CPU提供通用的计算能力以及NVIDIA GPU提供加速支持仍然不可或缺。这意味着即使存在竞争,一些合作伙伴关系也可能会持续下去。
总结而言,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中,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传统行业领导者,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以保持创新和领先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更多关于这些巨头如何利用自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塑造市场格局的一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