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垄断巨头微软AI赌局谷歌为何退场
在虎嗅科技组的深度报道中,我们探索了人工智能对搜索引擎行业的潜在影响。最近,一项令人瞩目的合作计划被曝光,这将颠覆我们对搜索引擎功能的理解。微软正与OpenAI紧密合作,开发一款融合了ChatGPT大模型的新版Bing搜索引擎。这意味着用户不再仅仅得到一个链接列表,而是可以直接获得回答。
分析师们预测,这次变革可能会给微软带来十年一次的机会,将其推至挑战谷歌主导地位的地步。在此之前,微软一直支持OpenAI,并以10亿美元投资该公司。此外,微软Azure云也成为了OpenAI独家算力伙伴,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大型云计算服务仍然以极低折扣提供给OpenAI。
随着ChatGPT的大规模应用,其母公司OpenAI也开始筹划出售股票,以290亿美元估值出售至少3亿美元资产。这表明尽管技术超前,但对于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也是有考量的。
然而,对于Google而言,它似乎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加入这一趋势。虽然它已经展示了一款类似ChatGPT的大模型LaMDA,但直到目前为止,它还未向公众发布。原因之一是LaMDA存在较多错误,并且尚未达到完美水平。此外,Google曾尝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神经网络(DNN)来实现“隐式搜索”,但这并没有广泛认可。
尽管如此,有些专家认为,即使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难以保证经济账目,因为研发、运维成本都非常高。而且,与传统数据库不同,ChatGPT训练数据截止于2021年,因此无法解答之后的问题。如果要进行实时更新,就需要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
不过,有些专家认为,对于知识点有限且阶段性增长的事物来说,可以把重新训练大模型或更新数据库时间拉长,从而降低成本。不过,无论如何,只要能有效解决用户需求,比如提供精准答案或者唯一答案,那么这些额外开销就可能被视为必要投资。
最后,由于利润率相对较高,在任何成熟市场中头部搜索引擎都会取得显著收益,因此对于Bing来说,如果能够成功整合这种新技术,那么从长远来看,将会是一个具有重大商业意义的一步棋。但是否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则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价格、性能以及最终用户体验等多个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