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硬件融资困难与估值过高并行正处于行业风口期
智能手机硬件行业:融资困难与高估值并存,正处于风口期
在中国的智能手机硬件领域,一场由资本驱动的洗礼正在进行。随着国外品牌如苹果、三星等的深入市场,国内厂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笔者从一位在此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那里了解到,虽然中国市场需求量庞大,但由于核心技术和设计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消费者宁愿选择购买国际知名品牌,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融资案例持续增加,从2011年至今,每年的投资额都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2014年和2015年分别出现了45起和83起融资案例,其投资总额为2.74亿美元和5.8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56.57%和114.60%。这表明了资本对于智能手机硬件行业的兴趣日益浓厚。
相较于全球趋势,我国智能手机硬件行业投融资情况同样保持活跃。在2016年,该行业实现了70起以上的融资案例,其中第二季度达到了3.08亿美元,第三季度达到了2.99亿美元,环比分别增长37.49%和26.27%,显示出市场对新兴技术产品的热情不断上升。
然而,在这一轮资金激增之下,不少公司仍然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一家致力于研发高端移动设备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EO告诉记者,他们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研发成本,但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往往会更为谨慎,因为这些企业通常无法提供充分有效的地产或其他保证物品。
除了银行以外,由于缺乏成熟可靠的手段评估风险,更广泛地使用非银金融机构,如基金、券商等参与机器人产业化发展也被认为是必要措施。但吴琦认为,这些非银金融机构可能过分乐观,对机器人产业进行高估,这导致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出现“融资难与高估值并存”的现象。
尽管如此,大多数分析师预计,以后的未来将更加光明,因为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将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彭建国副主任指出:“机器人的这种高科技产业具有风险大但潜力巨大的特点,我们必须依靠多层次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扶持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国家宏观调控还是从企业自身实力的角度来看,都有一定的可能性认为当前这个阶段是一个转折点,而不是简单的一次风潮。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环节,只要能坚守核心竞争力,并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将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的人则很可能在不久后遭遇失败。不过目前还不能断言是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