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中的人物安全防护分析Can总线通信的应用与挑战
自198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认为,一座建筑物不仅应提供功能性,而且应具备灵活性,以适应用户对其用途和信息技术要求的变化。因此,现代智能建筑主要由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信息通信系统(CAS)三个系统组成,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进行集成。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线缆密布、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且防护能力单薄,因此必须采取专门措施加以保护。防雷、接地和抗干扰是重要的手段,其中防雷尤为关键,因为它能有效预防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造成破坏。
对于智能建筑中的防雷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雷电及其影响。由于雷电具有高电位、大冲流、高能量释放特点,它能够产生静电场、交变电磁场以及强大的闪光辐射,从而导致无线通讯干扰。此外,一旦侵入微电子设备,将可能引起器件被击穿或烧毁,使整个网络瘫痪或设备报废。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功能以及发生雷击事故后果,将其分为三类,并按照相应要求实施避雷措施。在天线安装时,要与屋面上的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并且至少有两处连接点。此外,对于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等,都应该在进出处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至于接地问题,它是强电弱电及智能化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独立接地或者联合接地方法,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确保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绝缘,以避免不同電位引起的人身事故或设备损坏。
最后,对于抗干扰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广播信号、高频谐波等因素会对我们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净化环境,比如使用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以及通过屏蔽材料减少辐射带来的影响。而具体到某些地方,如汽车发动机或者日光灯启动时产生的噪声也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困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滤波器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