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用光方法拍故宫

今天我想给大家看几张我在故宫带学生的时候拍的范例照片,然后给大家讲一点有关用光的知识。那么今天讲的用光是跟拍建筑的时候紧密相关的,我们从容易的到难一点的一一来讲吧。

首先给大家看一张透过一棵大树的树冠拍摄到的一个亭子的顶部的照片。这种用光方法属于比较常规的用法。是什么用法?就是你最喜欢的东西被光射到,而的东西不被光射到。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主体最亮,配角是比较暗的。这种用光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凸显出你要拍摄的主体,而且它附带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管你把这个主体拍多小,它永远都是主体,因为它被阳光射到了嘛。就好像是我们在看舞台剧的时候,主角被聚光灯给照得亮亮的,其他的配角肯定就是个配角,所以这是一种常规用光法。

而第二种用光方法是不太一样的,是完全反过来——就是背景很亮,主角却是暗掉的。这种拍摄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比较藏着掖着,比较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点。这种画面不会像刚才那张画面一样,那么的一眼就让人爱上,但是它的好处就是它比较耐看,比较经看,因为它藏的信息比较多,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信息比较多。这种拍摄方法一般来说比较少见,适用于什么情况呢?适用于那些轮廓还没有美到可以拍剪影的主体,而且同时这个主体里边细节还比较多,你想保留,但是又不想在第一眼就和盘托出的这种情况。这第二张用光的方法是跟第一张完全反过来的。

那么第三个用光的方法是把这个主体的影子跟主体本身合二为一。在这种拍摄方法下,影子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就是因为这个影子才去拍的这个局部。这种构图方法说起来挺容易,但是难就难在我们平时走在景色中的时候,常常会忘了影子可以被当做一个重要的事物来拍摄,我们只是理所应当的认为影子只是因为光存在而已,影子就是什么都没有,影子本身并不值得拍摄。

那么最后我再给大家两种用光的方法,一个是当阳光在墙顶上形成一条大线条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个线条来充当整个构图中的主要的引导线,让观众是先随着影子从近处慢慢的看向远方,同时它也可以充当比如说对角线,来让整个画面的构图变得更加的有力量。

最后一张照片最为特别,这是一个挺颠三倒四的拍法。当时我正在故宫里边等学生,学生还没到,我就看到有个志愿者站在那里,她是全暗的,她的背后却是非常亮的,这样她就变成了一个很标志的剪影,同时画面右下角居然有汉白玉的栏杆被阳光照亮。这样一来就有意思了,这个主角是个剪影,但是环境、配角却被阳光照亮,你说这个主角会被配角抢镜吗?其实也不会,主要因为是主角背面的光也挺强,那块也是很醒目的,而且那毕竟是个人嘛,人总是会更醒目的,比景色要醒目。所以现在画面这个构成就非常有意思了,是暗的主角在亮的背景中,而亮的配角在暗的背景中,完全是颠倒了好几次,这个构成我觉得就是比较有创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