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来的陪拍服务靠谱吗科学技术部调查线下陪拍行业实践
科学技术部调查:线下陪拍服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社交平台的流行之下,一种名为“陪拍”的服务逐渐受到年轻人群的欢迎。这个称作“陪伴经济”的新兴事物,似乎让那些不擅长自拍或缺乏摄影技巧的人们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获得专业或非专业人士的陪同和照片制作服务。
《法治日报》记者孙天骄、丁一和陈立儿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不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年轻人们购买这样的服务已成为一种时尚。价格通常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则自称为“陪拍师”。
据刘畅介绍,她是一名兼职的大学生,在暑假期间利用自己的艺术类专业知识提供陪拍服务。她说:“我会和我的客户说,我练习摄影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请不要拿太厉害的摄影作品给我看。这也是降低客户的预期吧。”
然而,记者也发现,有些消费者对付款金额感到不满意,有些甚至遭遇到了违约的情况。在北京市海淀区居住的一位向洋曾经因为迟到20分钟被对方拒绝提供服务,并未退还定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鸿飞认为,这类情况可以归咎于合同订立形式的问题。他指出,无论是客户还是陪拍师违约,都应根据违约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有任何一方放弃履行合同,将构成根本违约,并可能导致另一方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关于是否存在瑕疵履行的问题,谢鸿飞表示,如果照片质量远低于宣传或者双方口头约定,那么这可能构成瑕疵履行。如果是如此,则消费者有权请求补救措施,如重拍或减少价款;如果拒绝重拍,则可解除合同并索赔。
受访专家强调,由于这种线下交易缺乏正规性和明确规定,对消费者的安全性是一个重大隐患。此外,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这样的业务容易出现欺诈、违约以及其他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科学技术部提出了建议,即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以规范行业,加强监管,并提高公众意识,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还需加强对相关信息发布平台的管理,让用户能够更安全地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