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的星空掩埋了毕宿四的光芒南方天文与紫金山天文台联合观测的英语科普文章震撼人心

【前言】2019年11月14日,当双十一的狂欢还未完全消散,宇宙却在悄无声息地准备了一场大戏——小行星掩星。闽南地区晴朗的天空,为来自“南方天文”团队、厦门大学天文同好会、泉州一中天文社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联合观测提供了绝佳条件。这次探索不仅是对专业研究的一次典型案例,更是让众多爱好者参与到真正的科学探险之中。

【怒神掩毕宿】怒后星与温婉女神毕宿四:这是一场力量对决,一个以57.3千米直径的小行星怒后星(Althaea)将要覆盖住金牛座亮度较高的恒星毕宿四(γ Tau),这颗恒星半径超过太阳13.4倍,光度85倍,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大美人。

【前期准备】为了确保成功,我们从11月初就开始筹备工作。在此期间,我们设立了两个观测点,在预报掩食带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并进行了精准校准设备连接情况,以确保所有硬件和软件都能完美协调。

【大战在即】11月14日下午17:30,我们分成两支队伍前往指定地点。到了20:35,就开始进入最紧张的等待阶段。这时我们已经将主力设备部署妥当:8英寸口径C8望远镜、CEM60重型赤道仪以及QHY174 GPS全时域行星相机,这款相机配备全局快门功能,可以记录每一帧图像的地理定位和时间,精确度达到了半径5米和1微秒,对于追踪短暂出现的小行星掩食至关重要。

【观测开始】晚上9:30,一切就绪。21:55分,全体联动开拍。此刻距离掩食只剩下5分钟!

【掩 星来啦!】

22:06北京时间,小行星终于覆盖住了毕宿四。守候电脑屏幕上的观测者们惊喜连连,他们用高速拍摄技术捕捉到这个瞬间,每秒19张静态图片,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也通过微信群分享着自己的见证感受,有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但也为科学研究贡献了一份宝贵信息,比如对于约束小行星形状的作用。

这一刻,不管是否直接目击,都让每个人心怀敬畏,对宇宙自然充满渴望。

【后续】

虽然整个过程短暂,但它激发了我们的热情,让我们与全国其他爱好者一起见证历史。不仅如此,我们还继续处理数据并撰写报告,最终上传给紫金山天文台。在2020年1月份,我们收到了袁烨博士关于初步成果的情报,这一切都是值得庆幸的一段经历。

特别致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QHY174GPS相机,以及@秦奇@王唯霄两位摄影师为本次活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次联合观测由袁烨博士组织,是一次规模较大的爱好者共同行动,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样的科普活动,并关注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小行星预报网站。

标签: 白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