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40载创业路凭立潮头再造生态新辉煌
在海尔集团创立四十周年的重要时刻,一场关于海尔如何穿越时代洪流、持续引领变革的深刻对话在海尔集团创业40周年纪念会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展开。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会上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海尔究竟凭借什么,能够走到今天?”他进一步指出,海尔的发展之路常常伴随着外界的不解与质疑,诸如为何海尔总是选择艰难的道路,为何其理念总是超越当下,以及在面对质疑时,海尔如何能够坚持自我。
周云杰用三句话概括了海尔成功的秘诀:世界的海尔、进化的海尔、生态的海尔。这三句话不仅是对海尔四十年发展历程的精炼总结,也深刻回答了海尔的本质、存在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1984年一个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如今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的全球化企业,海尔的蜕变堪称奇迹,预计2024年集团营收将突破4000亿大关。
海尔的发展并非简单的财富积累,而是一场持续的思考与实践之旅。海尔不仅是企业,更是一个积极思考者,其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在全球管理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海尔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不断“脱胎换骨”,源于其强大的“思考力”。正如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始终保持着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和自我颠覆的勇气。
在海尔创业初期,张瑞敏在一次国外考察中,被问及海尔是否有“酒神精神”。他回答,海尔的“酒神精神”就是“自以为非”,这一回答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谋而合。海尔从一开始就怀揣着成为“世界的海尔”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走向国际市场,挑战自我,突破舒适区。1988年,海尔首次参加广交会,用不足5平方米的展区和2台冰箱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面对当时盛行的“贴牌加工”模式,海尔选择了“出口创牌”的艰难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打造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在周云杰的演讲中,他连用“七个感谢”来表达对时代的感激之情。海尔的成功,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的机遇。时代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它偏爱那些热爱思考、勇于创新的个人与企业。海尔正是这样的企业,能思考、会思考,是海尔创新的源泉,也是其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海尔在创业史上,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海尔搭建起“全员创客”的创业生态,激发了全员创业创新的活力。海尔首创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更是具有时代特色及全球普适价值的实践探索。如今,“人单合一”已经提出19年,并在全球范围内开花结果,全球已自发建立了14个人单合一研究中心,来自75个国家及地区的40多万家企业学习交流这一模式。
海尔的“生态”战略,是中国企业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寻找发展新引擎的大胆尝试。2019年,海尔正式进入生态品牌战略阶段,转型为价值共创、增值共享的物联网生态企业。秉承“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将被生态‘复’盖”的理念,海尔不断推出生态产品,加速构建智能交互生态,并致力于建立智慧住居生态、产业互联网生态、大健康产业生态三个世界一流的产业生态。
海尔的努力,旨在去掉“家电标签”,转型为一家生态型企业,像热带雨林一样生生不息。海尔希望成为一个生产用户体验的企业,构建一个大的创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海尔的创客们不断创业创新,共同推动海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