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之所以被称为瞎眼屏的原因探究
LCD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
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使用液晶材料作为控制光线透过性的薄膜,通过电场来操控像素点打开或关闭,从而在背光源的照射下形成图像。这种技术简单、能耗低、厚度小,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LCD屏幕无法自发发光,它需要一个外部灯泡来提供光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它有时会被戏谑成“瞎眼屏”的原因。
背光与直视的问题
在没有背光的情况下,LCD屏幕上的图像看起来很模糊,因为每个像素都只是简单地开关着,而不是真正发出了自己的亮度。因此,当你面对一块无背光的LCD屏幕时,你只能看到一个完全暗淡的面板,就好像眼睛失去了功能一样。这就引申出“瞎眼”这个比喻,因为当你试图从这块屏幕上获取信息时,就像是你的眼睛失去了作用。
对比度与亮度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当LCD显示器处于极端亮度设置时,即使是在黑暗环境中,也可能会因为过强的反射和散射造成视觉疲劳。此时,如果将其放在太阳下的时候,直接眯起眼睛也是不行,因为太阳晕和刺激都会让人感到难以忍受,所以人们又一次用“瞎眼”来形容这种过载感。
与传统CRT监视器比较
将当前主流采用的是LED/LCD等后期技术,与传统CRT(阴极射线管)相比,前者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功耗节省和尺寸压缩,而后者则更注重色彩表现力和画质质量。在观看长时间视频内容或者进行专业级别图片编辑的时候,对颜色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接近真实世界色彩效果的旧式CRT监视器。而这些老式电视机由于它们拥有自己的荧光灯,并且可以独立调整各个颜色通道,使得它们在某些方面胜过了任何现有的液晶技术,这一点也让他们觉得现代电脑桌面的LED/LCD显卡就像是盲目地敲击键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尺寸与便携性
除了性能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导致人们认为LCD设备是“瞎眼”的,是它们通常较轻薄便携的手持设备,如平板电脑。如果用户把这些设备拿到户外使用,在明天照明条件下,不仅不会出现多少细节,而且如果不加处理的话,那些大多数用于阅读文本或浏览网页的小型触摸界面变得几乎不可见。这样的体验让很多用户感觉自己仿佛正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即使他们手中的设备充满了功能,但实际上却什么也看不到,只能依赖内置声音提示进行操作,这种感觉自然引起了一些玩笑性的评论,比如说,“我不知道我的iPad怎么突然变成了‘盲人’!”